OLED
OLED是英文Organic Light-Emitting Diode的縮寫,翻譯過來被稱為有機發光二極管或有機發光顯示器。事實上這種發光原理早在1936年就被人們所發現,但直到1987年柯達公司推出了OLED雙層器件,OLED才作為一種可商業化和性能優異的平板顯示技術而引得人們的重視。全球已經有100多家的研究單位和企業投入到OLED的研發和生產中,包括市場上的顯示巨頭,如三星,LG,飛利浦,索尼等公司。整體上講,OLED的產業化已經開始,其中單色,多色和彩色器件已經達到批量生產水平,大尺寸全彩色器件尚處在研究開發階段。
很多網友容易把OLED和廠商炒作比較多的LED背光聯系在一起,事實上OLED和LED背光是完全不同的顯示技術。OLED是通過電流驅動有機薄膜本身來發光的,發的光可為紅、綠、藍、白等單色,同樣也可以達到全彩的效果。所以說OLED是一種不同于CRT,LED和液晶技術的全新發光原理。其發光機理為:在外界電壓的驅動下,由電極注入的電子和空穴在有機材料中復合而釋放出能量,并將能量傳遞給有機發光物質的分子,后者受到激發,從基態躍遷到激發態,當受激分子回到基態時輻射躍遷而產生發光現象。(小貼士:什么是空穴?一個呈電中性的原子,其正電質子和負電電子的數量是相等的。由于少了一個負電的電子,所以那里就會呈現出一個正電性的空位,這便是空穴。)